中新网7月22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举行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。
会上,中国残联副主席、副理事长李东梅表示,就业是民生之本,也是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、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。回顾过去五年残疾人就业工作,可以用两个“显著提升”来概括。一是就业规模“显著提升”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国每年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均稳定在40万人以上,残疾人就业率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,就业更加充分。二是就业质量“显著提升”。五年来,就业更稳定、收入更高的按比例就业残疾人人数增长超20%,同时组织217万城乡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,就业质量持续向好。
过去五年,残疾人就业工作重点围绕“四个强化”持续发力:一是强化政策扶持。积极推动修订《残疾人就业条例》,开展残疾人就业促进专项行动。推动完善落实按比例就业、辅助性就业等扶持政策。提供补贴奖励、税费减免、金融信贷等支持。机关、事业单位和国企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取得了突破,拓宽了残疾人的就业渠道。
二是强化技能提升。实施“十四五”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,进一步加强培训服务与管理,丰富培训项目,着力提升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,确保残疾人经过培训后能就业、稳就业。举办国内外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,“以赛促训、以赛提能”。
三是强化就业服务。完善残疾人就业信息实名系统,精准掌握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状况。用人单位可以通过“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系统”,实现年审“跨省通办”。出台就业服务、能力测评、盲人按摩等20余项标准规范,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普遍实现了“一对一”精准服务,就业率连续五年都超过了85%。持续开展“圆梦行动”“就业援助月”“访企拓岗”“美丽工坊”“直播带货”等专项服务活动。
四是强化权益维护。进一步规范按比例就业审核服务工作。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加强监察,依法严肃查处侵害残疾人就业权益的行为。组织开展残疾人就业宣传年、宣传月等活动,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、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。
李东梅指出,中国残联将把促进残疾人就业摆在“十五五”的突出位置,将与相关部委密切配合,加大政策扶持,优化就业服务,提升技能培训,让更多残疾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贡献力量。
juchaoxinwen,1989nian4yue,xingzhengsusongfazhengshibanbu。youshujuxianshi,cong1990nianqi,quanguo“mingaoguan”anjianjijuzengduo,2007nianshoucitupo10wanjian。youfalvzhuanjiashuo,“mingaoguan”anjianwangwangshengsulvbugao。danzhiyaoyoushengsu,jiutixingzhezhengfuyifaxingzhengdeyishibunengjianruo,yaoshenrufansi、juyifansan,zuodaobuliusijiao。据(ju)潮(chao)新(xin)闻(wen),(,)1(1)9(9)8(8)9(9)年(nian)4(4)月(yue),(,)行(xing)政(zheng)诉(su)讼(song)法(fa)正(zheng)式(shi)颁(ban)布(bu)。(。)有(you)数(shu)据(ju)显(xian)示(shi),(,)从(cong)1(1)9(9)9(9)0年(nian)起(qi),(,)全(quan)国(guo)“(“)民(min)告(gao)官(guan)”(”)案(an)件(jian)急(ji)剧(ju)增(zeng)多(duo),(,)2(2)007(7)年(nian)首(shou)次(ci)突(tu)破(po)1(1)0万(wan)件(jian)。(。)有(you)法(fa)律(lv)专(zhuan)家(jia)说(shuo),(,)“(“)民(min)告(gao)官(guan)”(”)案(an)件(jian)往(wang)往(wang)胜(sheng)诉(su)率(lv)不(bu)高(gao)。(。)但(dan)只(zhi)要(yao)有(you)胜(sheng)诉(su),(,)就(jiu)提(ti)醒(xing)着(zhe)政(zheng)府(fu)依(yi)法(fa)行(xing)政(zheng)的(de)意(yi)识(shi)不(bu)能(neng)减(jian)弱(ruo),(,)要(yao)深(shen)入(ru)反(fan)思(si)、(、)举(ju)一(yi)反(fan)三(san),(,)做(zuo)到(dao)不(bu)留(liu)死(si)角(jiao)。(。)
78岁老人参加超市促销被挤骨折
要进一步梳理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机制,严格执行三级值班带班制度,保证值班人员坚守岗位、履职尽责。要提升信息化系统保障能力,保持通讯畅通,推进信息互通,完善报告制度,做到“不迟报、不瞒报、不漏报”。要强化部门协同,形成责任闭环,以常态化实战化演练确保应急管理系统关键时刻真正用得上。要加强港口航运管理,提升指挥调度能力,保障交通运输安全。